【資料圖】

近日,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對外公布夏縣裴介村兩座魏晉墓發掘資料,2020年10月至12月,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和運城市文物工作站(現為運城市文物保護中心)聯合對該古代墓群和其他古代遺存進行了搶救性發掘。發掘地點在運城市夏縣裴介村西古代蘆河北岸的平緩臺地上。

此次發掘的128座墓葬中,有東漢和魏晉墓葬10座、宋金元墓葬39座、明清及時代未詳的墓葬79座。103座墓葬集中分布于路東,包括東漢墓葬8座;25座墓葬分布于路西,包括疑似三國曹魏或西晉初年墓葬2座。此外,在路東還發掘了4座漢代陶窯,清理了1處清代墓地明堂遺存。

△陶罐

從隨葬品的角度來看,同發掘區8座東漢墓葬中,釉陶器普遍存在,隨葬品中經常能見到陶壺、質奠器、井、灶、倉、豬圈等器類,但這些東漢墓中常見的陶器組合或器型不見于M21和M22;M21和M22前室用磚擺成“灶臺”的葬俗,則不見于東漢墓葬。這些隨葬品和葬俗方面表現出來的差別,應當就是二者年代不同所導致的。

△陶凹沿盆

河東郡屬于曹魏政權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,部分墓葬沿襲了部分東漢晚期的墓葬特征,但又呈現出土洞、隨葬品少、使用灰陶、用殘磚鋪地的新風格,這種情況符合有關曹魏時期的一些歷史記載,如社會經濟凋敝、人口銳減,當時政權極力推行薄葬制。

△陶平板器

綜合上述分析,專家認為其中兩座墓的時代為三國曹魏或西晉初年。河東郡治是漢代、曹魏和西晉時期的中心城市之一,其附近曹魏時期墓葬面貌如何,尚沒有明確的資料公布,西晉墓也僅發現一座。夏縣裴介村西這兩座墓葬盡管缺乏紀年,但仍然為探討河東郡曹魏時期和西晉初年的墓葬提供了重要資料。

(總臺記者 李楠 宋振興)

來源:央視新聞客戶端

關鍵詞: